0缺陷规则

 2023-09-05 阅读 73 评论 0

摘要:你处理了多少缺陷?100个?200个?还是2000个?\\可能你自己也不能说出准确的数字到底是多少,因为它始终在变化。\\但我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缺陷:0个。\\你究竟参加过多少次缺陷分拣会议?你在缺陷管理上用了多少时间(还是

你处理了多少缺陷?100个?200个?还是2000个?

\\

可能你自己也不能说出准确的数字到底是多少,因为它始终在变化。

\\

但我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缺陷:0个。

\\

你究竟参加过多少次缺陷分拣会议?你在缺陷管理上用了多少时间(还是仅仅将缺陷从这个版本带到下个版本)?

\\

作为团队经理,我每月会花费半小时在缺陷管理上。并且,同一个缺陷从未在我眼中出现过第二次。

\\

你是否思考过,如果你们团队使用scrum或是另外一些敏捷方法工作时,应该如何处理缺陷?

\\

答案是使用0缺陷规则。

\\

这是基于我在过去的5年中,在不同scrum团队中实现不同产品的经验所得。

\\

我们也尝试过其他的办法,但全部都失败了:例如说,我们曾尝试过提升缺陷管理在产品待办事项中的优先级,但是这完全没有用。客户总希望多开发一些功能,而不是解决缺陷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缺陷管理就会被推迟到下一次迭代。

\\

但使用0缺陷规则的话,缺陷管理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
\\

下面的文章向读者朋友们描述了什么是0缺陷规则,为什么它是唯一有效的方法。

\\

让我们开始吧。

\\

0缺陷规则非常先进,但是它是处理缺陷的非常简单的过程

\\

它强调了一个你需要遵循的简单规则——每当你遇到一个新的缺陷,你可以选择立刻去修复它,或者不再修复它,然后也不再去想它。就是这么简单。

\\

现在,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。

\\

缺陷可以分为2类:

\\
  1. 缺陷是在开发新功能时带来的。比如说你在用Scrum方法工作(或是用任何敏捷迭代方法),缺陷是在”sprint”阶段,在你正在实现的新的用户故事中被找到的。\\t\\\t

    这类缺陷必须立刻修复,否则用户故事,或是说功能并没有真正完成。同时,你违反了敏捷基本原则:该做的做完了就好了,这表示只有在用户故事或是说功能经过完全测试,并得到客户的认同,才是真正的完成。如果有任一点没满足,就不能成为结束。

    \\\t

    如果你还是没有弄懂这个概念,那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回到敏捷基础,你可能需要参考一些其他文章,本文中将不再重复。

    \\t\\t
  2. 其他的缺陷(非sprint缺陷)\\t\\\t

    a.回归缺陷——由于开发了功能B,在功能A中出现的缺陷

    \\\t

    b.客户缺陷——客户,或是不是开发组成员的产品用户所报告的缺陷

    \\\t

    c.在开发完功能/用户故事后发现的缺陷。从理论上来说这不应该发生,但是当我们发现缺少测试覆盖,或是在做缺陷跟踪和产品固化时可能会发生。

    \\t\

所以,让我们从理论上来讨论一下如何处理第二类缺陷——非sprint缺陷:

\\
  1. 你可以选择立刻修复它(或者在下一个sprint修复,但不能再晚了)\\t
  2. 如果修复这个缺陷的价值不大,你可以选择不再修复它\\t
  3. 你可以将缺陷推迟到之后处理(几个月后,或是下一个版本中)\

请你永远,永远,永远不要推迟缺陷。请尽力避免。如果你现在不修复它,那你永远都不会再修复它。

\\

那我们该怎么办?我认为你只需要立刻修复它,或选择永远不修复。这是我们在文章一开始就讨论过的简单规则。

\\

立刻需要修复的缺陷包括:“两名用户不能同时进入UI。”

\\

如果修复它需要2天以上的工作量,你可以选择不去修复它,比如:“当屏幕分辨率为768X1280的用户使用Safari时,登录页面的帮助文本是模糊的。而其他浏览器或其他屏幕分辨率就没有这个问题。”

\\

010.jpg

\\

图片来源:Wikimedia

\\

《皇帝的新衣》故事中的小男孩哭着对皇帝说:“可是他什么都没有穿!”。对于这个问题他将会问,“为什么?为什么这些缺陷不能推迟?为什么我不能等到以后再修复它?”

\\

如果以后修复,你会用更多时间,非常多,大概是好几万倍时间!

\\

嘘!这是一个大秘密!如果你选择几周后修复(这里说的不是下次版本发布时):

\\
  • 你可能不太记得,或者你对这个缺陷的理解没有现在来得强烈。\\t
  • 修复需要好的环境——验证错误和修复错误的好环境,在几周以后可能不复存在了。这意味着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搭建环境。\\t
  • 导致原始缺陷的代码已经更改,其特性也会略有不同。\

事实就是,你在未来需要用更多时间修复的这个缺陷只是一个小问题。

\\

第二部分是你需要维护、分类和管理推迟的缺陷。无论它们是在产品待办事项中(在一些缺陷分拣系统),还是在主要功能清单中。无论是哪种,你都要对它们进行优先级排序,这也需要时间。越久远的缺陷要用越长的时间,因为你不能像对待新的缺陷一样这么了解它们。

\\

这还不是全部。同时,分拣错误很烦人。你曾经参加过缺陷分拣会议吗?相信我,这个会得开好久。

\\

照我的经验来说,如果你的团队有几个经理,几个开发者,几个产品拥有者和几个架构师,他们坐在“缺陷的法庭”中,讨论如何处理缺陷,这场谈话最终会变成没有赢家的战争:

\\
  • 开发经理:“现在修复这个危险很危险!我们不如推迟吧!”\\t
  • 产品拥有者:“你根本没有考虑到用户体验!没有为用户考虑!”\\t
  • 开发者:“我们不用使用Java,只要做一个简单的GO模块就可以提升目标机器的性能。”\\t
  • 架构师:“如果要修复这个缺陷,我建议我们放弃extJS而转向Angular,它性能很强大。但我们要记住,修复可能会带来安全影响。”\\t
  • QE:“测试这次修复非常简单,我可以在2小时内完成。当然,如果需要在所有浏览器中测试,模拟多用户使用就会要好多天。我们要确保从规模的角度不会有回归测试。”\

然后这将继续下去……

\\

大家已经知道这个秘密了,你将永远不再修复这个缺陷,它将永远在你的系统里。缺陷的数量会越来越多,无论你将系统部署在哪里,这些缺陷都会跟着你。你一次一次的分拣它们,在每周报告中提到它们,在质量指标中计算它们。但是,在任何情况下,这些缺陷都不会被修复。

\\

还记得《皇帝的新衣》中的孩子吗,他哭着说:“这是为什么?为什么?为什么呢?”

\\
  • 如果你决定了现在不修复它,这意味着你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。可能是添加新功能。\\t
  • 随着时间的流逝,你会推迟更多的缺陷,这个缺陷需要和那些新的缺陷竞争到底先处理谁。所以如果在现在,只有这个缺陷的时候你不去修复它,那将来有更多缺陷,你凭什么觉得你会再回头来修复这个缺陷?\

好了,说了这么多,让我们来看看0缺陷规则是多么伟大!

\\
  1. \\t

   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其他的方法不能起效。

    \\\t

    为什么在发布的最后,加固阶段不修复非sprint缺陷?在加固阶段你要努力让你的发布版本稳定一些。你要投入精力来寻找未知的错误,而不是修复你之前推迟的小缺陷。

    \\\t

    在任何情况下,你都不会去修复缺陷,所以你就把这些缺陷推迟到了下个版本。在下个版本中会有新的缺陷,所以这些低优先级的缺陷将永远得不到修复,但你却需要用一些时间来维护它们。

    \\\t

    可能在4年以后你会决定不再修复它们,因为不值得再修复它们了。想想入你在一开始就选择不修复它们,你得节约多少时间。

    \\t\\t
  2. \\t

    为什么不在空载时间修复它们?

    \\\t

    你可能根本没有空载时间。即使你有,你也需要先处理那些优先级更高的问题。

    \\t\\t
  3. \\t

    为什么不在下个版本中,我们有更多时间的情况下来修复费sprint缺陷?你是认真的吗?你认为下个版本没有新功能?没有客户?没有截止时间?没有里程碑吗?

    \\\t

    当然开发者都喜欢这2周修复缺陷,每个sprint都有一些缺陷会让团队更高兴。

    \\\t

    如果你还处在一个新版本的最初阶段,功能列表还没准备好,不如花时间在创新和社交活动上吧,你会从中受益更多。

    \\t\\t
  4. \\t

    为什么不在专门的缺陷修复sprints中修复非sprint缺陷?我们之前用过这个办法,它是有一些优势——PO没有选择,因为整个团队决定好这段时间只修复缺陷。每个人都修复缺陷,就感觉上像是“我们都在一起解决缺陷麻烦”。

    \\\t

    然而,我并不建议用这个方法,因为这个方法仅仅处理了一部分积压已久的大问题,但没有彻底消除它,在后期我们还会碰到修复缺陷的问题,而且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复杂。

    \\t\\t
  5. \\t

    为什么不把修复非sprint缺陷作为用户故事列表的一部分?

    \\\t

    是的,这不是一个坏的选择。但它有两个主要的问题:

    \\\t

    a. 产品拥有者很难理解这些缺陷为什么比他们的用户故事优先级高。如果让他来选,他会更倾向于用户故事。哪个更重要?是删除弹窗中多余的滚动条还是添加搜索功能?这会导致低劣的产品和令人懊丧研发。

    \\\t

    b. 每个你现在不修复的缺陷在未来会花费更多时间。所以推迟缺陷不符合成本效益。

    \\t\

当我们选择混合缺陷和用户故事列表时会发生以下这些事情:

\\
  1. \\t

    我们预先计划好将几个故事和缺陷一起处理,如下所示:

    \\\t

    6e6fec4c1160a153951dfaec332e27a5.jpg

    \\t\\t
  2. \\t

    团队只承诺保证前3项完成

    \\\t

    d5e49f45364308559cd1c7b313200318.jpg

    \\t\\t
  3. \\t

    然后PO决定将第三项优先级降低,因为“停止应用程序”的功能更加重要:

    \\\t

    68544e3a3a242f534f72866a25563aeb.jpg

    \\t\\t
  4. \\t

    PO还不是很满意,因为“研究”用户故事不再团队的承诺列表中。

    \\\t

    8cc3bf9004cd32d0e9d191cb310d8992.jpg

    \\t\

我们和团队协商完毕,他们承诺会完成前三个用户故事,也会尽可能修复缺陷。缺陷并未得到解决。

\\

类似的sprint又发生了,更多的缺陷在积压,而新功能却都得到了处理。

\\

423784ff1b7090da400abb7f7139439a.jpg

\\

我们现在也同意,0缺陷规则是唯一的解决方法。

\\

那为什么它并不这么普遍呢?

\\
  1. \\t

    我的产品有1000个缺陷积压,我从何开始?

    \\\t

    回顾所有的缺陷要花费1周的时间。如果你选择不再修复缺陷,或在下一个sprint中修复,那你就没有缺陷,你也不需要维护它们了。

    \\t\\t
  2. \\t

    恐惧因素:

    \\\t

    这可能是人们不喜欢0缺陷规则的真正理由。它们害怕。我向好多个团队介绍了这个方法,由于恐惧他们拒绝尝试它。我听到他们说:

    \\\t

    “如果我们决定不修复这个缺陷,它就不在了!我们将永远失去它!”

    \\\t

    是的,这是真的,难道你没有感觉到解放吗?

    \\\t

    “但是,如果我们不修复这个缺陷,那以后客户在产品中发现这个缺陷,难道我们要再来修复它吗?”

    \\\t

    很好,也许我们现在会将这个缺陷列为最高优先级,并决定立刻修复它!

    \\t\\t
  3. \\t

    我们的团队只有两个人,我们也要使用0缺陷规则吗?

    \\\t

    如果你们团队只有两个人,你不需要任何缺陷规则,你不该有这些缺陷,你绝对不会分拣它们。

    \\t\\t
  4. \\t

    敏捷的一个主要原则不就是人高于过程,0缺陷规则不是违背了这个原则吗?是的,确实是,根据我的经验,我更喜欢通过文化变革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增加过程来解决问题。0缺陷规则是这个规则的例外,因为只有这个方法起效,其他办法都不能解决缺陷。

    \\t\

结语

\\

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大家,使用0缺陷规则对项目不是可有可无的,它非常有效。对我来说最难的一部分就是告诉产品经理,这个方法是唯一有效的正确方法。这需要产品经理稍微放掉一些手中的权利,这可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最好的事情,就是让他们了解到使用这个规则并没有拖延进度,反而能事半功倍。

\\

0缺陷规则的另外一个副作用,由于文化影响,现在开发者都尽自己所能追求高质量,没有一个开发者希望自己的代码中有缺陷。对大多数(优秀的)开发者来说,如果决定不解决缺陷,就感觉自己的作品不完美了。由于这个文化,开发者和产品都转而追求高质量标准。

\\

这篇博文受到了Joel Spolsky的博客\"Software Inventory\"的很多影响,但大多数是由我和我的同事与合作伙伴在去VMware Israel的路上所撰写的。

\\

关于作者

\\

179e3b566ef1eda50f95ff57037cf054.jpgGal Zellermayer是一位“万事通”。在过去的5年中,Gal在VMware公司中管理不同的R\u0026amp;D团队,所以他对于产品研发周期有很多经验。通过创新,通过建立产品待办事项列表,领导团队实现项目的同时保持产品高质量,将产品满意地交付给客户。但他最追求的是建立完美的软件团队,一个可以快速交付高质量产品的团队。Gal热爱新技术,新产品,以及过程。但是最让他兴奋的是和他一起工作的人,能看到他所辅导过的人在事业上取得进步是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事情。

\\\\

查看英文原文:0 Bugs Policy

\\

感谢张龙对本文的审校。

\\

给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,请邮件至editors@cn.infoq.com。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(@InfoQ,@丁晓昀),微信(微信号:InfoQChina)关注我们。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hbdhgg.com/2/1090.html

发表评论:

本站为非赢利网站,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
Copyright © 2022 匯編語言學習筆記 Inc. 保留所有权利。

底部版权信息